特别关注 | 315消费者权益日重点关注个人信息保护
编者按
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持续创新,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成为维护消费者权益、规范市场秩序的关键领地。在今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热点,不仅在央视315晚会中被多次提及,在近期发布的相关网络消费典型案例中均涉及个人信息保护案件。
一、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益的典型行为
01/
央视315晚会报道个人信息保护问题
2022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外呼公司非法获取用户信息以及智能手表非法获取敏感权限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信息安全实验室,再次针对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向消费者进行专门提示。主要曝光了三类个人信息保护问题:
消费者在诈骗链接中填入姓名、手机号、银行卡、验证码等个人信息,遭受财产损失;
消费者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未能完全删除终端中的个人信息,终端被交易后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消费者使用盗版软件,盗版软件中嵌入的非法SDK,非法获取用户个人信息(IP地址、设备识别号、SIM识别码等),形成用户画像推送广告,未经用户同意向境外传输个人信息等。
02/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十件网络消费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于3月15日发布了十件网络消费典型案例,其中1例案件涉及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
某商家擅自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消费者微信群聊记录、游戏包厢监控视频录像片段、微信个人账号信息,还称“可向公众提供全程监控录像”。法院认为,消费者在经营者提供的包间内的活动具有私密性,商家为了澄清“差评”通过微信公众号公开消费者包间内监控录像并称可提供全程录像,构成对消费者隐私权的侵害;商家未经张某等人同意公布其微信个人账号信息,侵害了张某等人的个人信息权益。
03/
上海、浙江市场监管部门公布年度典型案例
上海市和浙江省场监管部门于近日公布了年度侵害消费者权益典型案例,涉及同一类型的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问题。
售楼处设立人脸识别摄像机,对进入人员采集人脸识别信息,未明示收集、使用的目的和范围,未公开收集、使用规则,亦未征得自然人单独同意,侵权了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益。
04/
上海网信办就堂食“扫码点餐”问题约谈部分餐饮企业
在315前夕,上海市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约谈了部分餐饮企业,就相关餐饮企业运营的微信小程序存在对到店点餐的消费者强制索取手机号、用户位置精准信息等行为,责令限期整改,并开展相关普法教育。同时,上海市网信办就“到店点餐”场景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向消费者发出了消费提示。
二、简评
近年来,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被不断关注。一方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了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规则。另一方面,自《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以来,对个人信息处理者针对个人信息的处理行为提出了更加全面细致的合规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履行个人信息处理全生命周期的合规义务。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针对相关企业履行个人信息保护的义务进一步明确了要求,我们在此前也针对通知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具体可见:监管动态|工信部发布新规提升APP服务能力。
需要提醒企业注意的是,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执法活动由多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开展,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仅是履行个人信息保护合规义务的一部分,相关企业应全面落实合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内控制度和规则,提升APP产品服务能力,切实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
此外,我们也提醒消费者注意,避免点击涉嫌诈骗的网页链接并填入个人信息,提升自身防诈骗意识,不使用盗版或通过非正规渠道下载的APP产品,防范自身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数据与电商研究室
如需转发,请注明信息来自数据与电商研究室,如有意见建议或合作,请邮件CPdatalaw@zhonglun.com.
往 期 精 彩
解读文章
Core Issues When Processing Employees’ Personal Information(Q&A)
Landmark Rules on Certification for Cross-Border Data Processing
案例分享
★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